責任編輯:牛樂耕
劉曉寧 劉磊
中國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貿易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和第一大出口國,這一對外貿易上的巨大成就與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貿易自由化改革密不可分。但是整體來看,目前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仍主要表現為成本價格優勢帶來的數量增長,而不是通過出口產品結構和質量升級帶來的附加值提升。隨著加入WTO之后中國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外貿依存度的不斷攀升,中國出口產品的質量升級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那么,貿易自由化在促進本國貿易規?焖僭鲩L的同時,會對本國出口產品質量產生何種影響?
國外學者近幾年開始探討貿易自由化對本國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其中較為具有代表性的是Amiti和Khandelwal(2013)的研究,他們將質量層次定義為企業與世界質量前沿水平的差距,通過檢驗56個國家出口到美國的產品質量與其進口關稅水平的關系得到結論:對于那些靠近世界前沿質量水平的出口產品,關稅減讓能促進其質量升級,而對于那些遠離前沿水平的出口產品,關稅減讓反而會阻礙其質量升級。這一觀點得到了一些經驗研究的支持 (Bloom等,2011;Lileeva和Trefler,2010;Bustos,2011等)。還有學者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重點探討了貿易自由化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效應。國內方面專門研究貿易自由化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影響的文獻較為少見(殷德生等,2011;汪建新,2014)。本文通過海關進出口數據庫和工業企業數據庫的樣本匹配,得到包含豐富的企業層面指標的樣本數據,然后通過將產品層面質量指標轉換到企業層面質量指標,微觀考察貿易自由化對企業層面出口產品質量的非線性影響效應,同時考察企業層面的其他異質性因素對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
一、貿易自由化對產品質量的影響機制
本文的理論假設與Amiti和Khandelwal(2013)相同,即:貿易自由化對靠近世界技術(質量)前沿的在位企業的技術創新和質量升級具有積極效應,而對遠離世界技術(質量)前沿的在位企業的技術創新和質量升級具有消極影響。其作用機理見圖1。貿易自由化導致國外企業進入本國市場的成本降低,從而使本國企業的競爭威脅加劇。這種情況下,靠近世界質量前沿的高質量產品企業會進行技術創新和質量升級以阻止國外競爭者的進入,即貿易自由化對企業產品質量升級產生“規避競爭效應”;而遠離世界質量前沿的低質量產品企業即使進行升級也無法阻止國外企業的進入和市場份額的流失,因此會放棄技術創新和質量升級,即貿易自由化對企業產品質量升級產生“氣餒效應”。
二、貿易自由化對產品質量影響的實證檢驗
根據前文理論模型,本文參考Amiti和Khandelwal(2013)的方法并加入相關的控制變量構建基本計量模型(略),自變量包括:產品質量與世界質量前沿的差距、進口產品關稅的變化量、二者的交互項;控制變量包括:企業全要素生產率、企業規模、企業年齡、工資水平、政府補貼、融資能力、研發投入、職工培訓投入、新產品開發。且為了消除量綱和減少異方差的影響,根據變量的不同測度方式,對一些變量進行了取對數處理。
本文選用進口關稅率來衡量貿易自由化程度,產品進口關稅數據來自WTO的關稅數據庫(Tariff Download Facility),選擇最惠國稅率中的平均從價稅率。由于進口關稅數據采用的HS編碼版本不同,需要根據聯合國統計司提供的轉換表將其統一。同時,由于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中的企業樣本是根據中國官方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1994和GB/T2002)進行行業劃分的,因此還需要進一步將所有的行業關稅數據統一到中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上來。本文將HS02與國際標準產業分類(ISIC(Rev3))轉換表和GB/T2002-ISIC(Rev3)轉換表進行整合,得到HS02與GB/T2002之間的轉換關系,從而測算得到中國各行業進口關稅數據。鑒于中國的制造業出口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本文選取了GB/T2002中二分位代碼為13-42的共計29個制造業行業進行分析。
用產品價格或者單位價值衡量出口產品質量是應用最廣泛的方法,但其最主要的問題在于產品單位價值會受到除質量外其他因素的干擾,其中最主要的干擾因素是產品成本。由于生產要素成本和勞動生產率的差別,不同國家生產同種產品的成本不同,這導致在使用單位價值衡量不同國家的出口產品質量時會存在偏差。從這個角度來說,由于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考察貿易自由化對中國出口產品質量的微觀影響,重點要獲取出口產品質量的相對升級信息,以進行時間維度上的縱向比較,所以并不關注國際間的橫向比較,因此使用單位價值衡量產品質量具有可行性。本文對出口產品單位價值測算使用的數據來自中國海關進出口數據庫,該數據庫收錄了HS編碼8位碼層面交易的數據。因為每家企業每一年度對應多條交易記錄,涉及不同的產品,所以需要將產品層面的產品質量指標轉換到企業層面的產品質量指標。本文使用企業出口每種產品的出口額占其出口總額的比重作為權重,計算該企業出口產品的平均質量。另外,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度量采用參數法中索洛殘差法的延伸——近似全要素生產率。
本文的樣本數據來自《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和《中國海關進出口數據庫》的匹配!吨袊I企業數據庫》中包含的企業層面生產數據是度量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等控制變量的數據來源,而《中國海關進出口數據庫》中包含的產品層面的貿易數據則被用于度量企業的出口產品質量,以及辨識企業是否從事加工貿易,因此需要合并使用。在進行兩個數據庫的匹配之前,首先要對兩個數據庫進行分別處理。對《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的處理方法為,只考察2001-2006年期間持續經營、行業代碼開頭兩位為13-42的制造業企業,同時參照余淼杰(2011)等學者們普遍采用的做法對數據進行以下篩選:①刪除本文涉及變量中存在缺漏值的樣本,②刪除雇員人數小于10的企業樣本,③刪除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凈值年平均余額、本年應付工資和應付福利費、補貼收入、研發費用、職工教育費用小于0的企業樣本,④刪除1900年之前成立的企業樣本,最后得到60540家企業樣本5年的數據,其中出口企業28508家。對《中國海關進出口數據庫》的處理,首先按照前文所述的方法將相同企業合并,求其多種出口產品的平均質量。然后刪除各相關變量存在缺漏值的樣本,得到34007家企業樣本5年的數據。
進行分別處理之后,要對兩個數據庫的企業樣本進行匹配。本文借鑒余淼杰(2011)等學者的方法,首先直接利用兩數據庫中的企業名稱進行匹配,然后利用兩數據庫中企業的郵政編碼和電話號碼后7位進行匹配,最后匹配出8210家企業樣本5年的數據共41050個樣本觀察值。從匹配結果來看,匹配出的8210家企業占海關進出口數據庫中有效持續經營企業數的大約24%,占工業企業數據庫中有效持續經營出口企業數的大約29%,匹配結果較為理想。值得說明的是,海關數據庫中包含大量的專業貿易公司樣本,這些樣本會在一定程度上干擾實證檢驗的準確性,而在同工業企業數據庫匹配之后,這些樣本絕大部分都被篩除了,對實證檢驗的準確性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
本文的樣本為平衡面板數據,分別采用混合回歸、固定效應和隨機效應三種方法進行估計,通過固定效應模型中的F檢驗以及Hausman檢驗,可知應使用固定效應模型;貧w結果表略?梢缘贸,關稅減讓變量的系數顯著為正,表明在整體上關稅水平的下降并不能促進一個地區出口產品質量的升級,反而可能導致質量下降。在加入質量距離變量和交互項后,質量差距變量的系數顯著為負,表明企業離世界質量前沿水平越遠則其相對升級的速度越快,即行業內產品質量趨于收斂;交互項的系數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表明貿易自由化帶來的關稅削減對那些靠近世界質量前沿企業的產品質量升級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即“規避競爭效應”;而關稅變量的系數顯著為正,表明進口關稅減讓會對遠離世界質量前沿企業的產品質量升級產生消極影響,即產生了“氣餒效應”。
控制變量方面,達到顯著性要求的只有企業規模和研發投入兩個變量。其中,企業規模變量的系數為負,表明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其出口產品質量升級的步伐逐漸放慢,這可能跟一些效率低下、機構臃腫、規模龐大的國有企業有關,也可能跟一些大型加工貿易企業相關;研發投入變量的系數為正,表明隨著企業研發投入的增加和研發密度的提升,其出口產品質量提升的步伐逐漸加快,這與我們的預期相符,說明企業研發是產品質量提升的關鍵因素。其他控制變量如生產率、人力資本等均未表現出對產品質量升級的顯著效應。
貿易自由化對企業產品質量升級的影響是否會因企業類型的差異而有所不同?本文分別將樣本區分為國有、私營和外資企業、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與一般貿易進行分組估計。結果表明:首先,由于許多國有企業的壟斷特征和市場優勢,貿易自由化帶來的關稅減讓和本國市場進入壁壘降低無法對國有企業產生有效的競爭威脅,也就無法促使其技術和質量水平落后的產品退出市場,而私營和外資企業都有能力且有動力根據競爭環境的變化進行調整,因此關稅減讓導致的“規避競爭效應”和“氣餒效應”在這兩類企業中表現明顯;其次,資本密集型企業受到“規避競爭效應”的影響更明顯,這些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一般來說相對較高,也更注重通過技術手段來提高企業利潤,當其出口產品質量水平與世界質量前沿較為接近時,它們更有動力進行產品質量升級以阻擋外來競爭,使“規避競爭效應”發揮得更充分;最后,加工貿易企業產品質量受到關稅減讓的影響相對較小,而一般貿易企業受其影響相對較大較明顯,原因在于,“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企業的產品全部銷往國外,其受到貿易自由化帶來的國外產品進入國內市場的競爭威脅相對較小,而一般貿易企業的產品很多也在國內銷售,因此其受到關稅減讓引致的競爭威脅增大的影響也相對較大。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運用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和海關進出口數據庫匹配出的微觀樣本數據就貿易自由化對出口產品質量升級的影響展開微觀層面的實證檢驗。得到的主要結是,貿易自由化對靠近世界質量前沿的企業的產品質量升級具有積極效應,即“規避競爭效應”,而對遠離世界質量前沿的企業的產品質量升級具有消極影響,即“氣餒效應”;企業研發投入變量始終顯著地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升級發揮正向影響。相應的政策啟示是:貿易政策要注重差異化的行業特征和企業特征;注重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完善政府補貼機制,切實提高補貼效率;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ū疚娜陌l表于《國際貿易問題》2015年第8期,原題為:《貿易自由化對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效應— —基于中國微觀制造業企業的實證研究》,作者:劉曉寧、劉磊)
責任編輯:牛樂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領導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是我國法治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法治最大的區別!边@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最鮮明特征和最根本保證。國際國內環境越是復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任務越是繁重,越要牢牢[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新征程上必須“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重要目標,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詳細]
文明,是人類歷史發展至高級階段的產物。經過漫長的積淀與演化,數千年前,人類告別野蠻時代,踏上文明征程。在此進程中,人類文明的形態從來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彩的;文明的發展也從來不是單線的,而是多樣的。在人類創造的璀璨文明星河中,中華文明歷經5000多年風雨[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只要把握住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順勢而為,奮發有為,我們就能夠更好前進!痹诎倌陫^斗歷程中,我們黨始終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把握歷史大勢,正確處理中國和世界的關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種歷史[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痹诟锩鶕氐膭摻ê桶l展中,在建立紅色政權、探索革命道路的實踐中,無數革命先輩用[詳細]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認識到,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仍然不穩固、不均衡,內需增長動能偏弱,部分行業企業生產經營有所分化,就業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恢復中又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需要高度關注、推動解決。我們要深[詳細]
黨的百年奮斗歷史和成功經驗,既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組成部分,又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我們進行理論研究和理論創新的富礦。深入研究闡釋中國共產黨百年開辟的偉大道路、建立的偉大功業、鑄就的偉大精神、積累的寶貴經驗,從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要“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堅持合作、不搞對抗,堅持開放、不搞封閉,堅持互利共贏、不搞零和博弈”。[詳細]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詳細]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不是坐享其成,等不來、也送不來,要靠廣大農民奮斗!薄笆奈濉币巹澓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圍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一系列重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