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建設,是習近平同志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深刻觀察和思考世界形勢,順應時代潮流,適應發展規律,提出的偉大構想,是黨中央主動應對國際形勢深刻變化和我國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圍繞推進對外開放與國際合作作出的重大決策。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關于“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思想,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偉大倡議的深入實施,大眾網特別推出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專題欄目,邀請部分專家學者從不同視角多方位對“一帶一路”倡議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推進的經驗做法和發展建議進行深度解讀分析,同時面向社會廣泛征集更多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有獨到見解的稿件,為推動加強沿線國家、地區廣泛合作,推動我國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獻計獻策,歡迎廣大網友踴躍投稿。投稿郵箱:2014125790@qq.com
東經34度~40度,北緯6度~9度,在“非洲之角”的中心坐落著非洲大陸“最接近太陽的國度”——埃塞俄比亞。這里東與吉布提、索馬里接壤,西與蘇丹交界,南鄰肯尼亞,北接厄立特里亞,東鄰中東地區,數千年前就是通衢大道。...
一條長長的鐵路從森美蘭州的小鎮金馬士沿著馬來西亞半島西海岸一直蔓延到半島南端,行駛在這條鐵路上的列車時速慢,設備老舊,乘客也很少,空空蕩蕩的列車里,總會出現一個中國年輕人的身影。他經常隨身攜帶一個數碼相機,每到一個?空,都會走出來拍照,不是拍遠處叢林美景,也不是拍唯美的寺廟建筑,而是將鏡頭對準那些老舊鐵路設施。...
當蒙巴薩-內羅畢標軌鐵路(簡稱“蒙內鐵路”)修建完成、呈現在人們面前時,肯尼亞人民認識到“中國力量”“中國速度”。經過持續深耕細作,越來越多外國友人感受到,中國給肯尼亞當地帶來巨大變化。俞曉東熱血澎湃,他感受到沉甸甸的使命和國家榮譽。...
從第一個觀點開始講,“一帶一路”倡議是什么時候提出來的?2013年,中國領導人正式提出了一個促進國際經濟增長的倡議。它的背景是什么?它的背景就是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當時,全世界的經濟體都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尤其是發達國家。這場金融危機從美國開始,跨過了大西洋,然后影響了歐洲,接著又影響了日本。...
面對此消彼長的新冠疫情、持續衰退的全球經濟、空前緊繃的中美關系和倒行逆施的逆全球化浪潮,“一帶一路”遭到了哪些沖擊,又如何應對?...
整體來看,“一帶一路”的內生動力來自地方。2020年最大的地方動力是來自“一帶一路”大動脈。在2021年甚至以后更長時間,我們應該發展地方版“一帶一路”,同時與國際范圍的“一帶一路”建設相結合,形成真正的“一帶一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是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遵循的六項原則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深度參與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積極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在這一過程中,“一帶一路”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地帶和優先領域,成為維系全球生態環境治理力量的重要紐帶。積極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符合沿線國家和全球綠色發展的必然要求,必將有力推動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國際人文交流與合作有利于推進文明交流互鑒、促進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是促進經貿合作的重要途徑。山東應堅持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進,把深化國際人文交流與合作作為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山東積極優化營商環境,整體營商成本不斷降低,營商便捷度不斷提升。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推進新一輪對外開放,對營商環境的優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山東應參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對標各項指標的國際國內“前沿水平”,以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為導向,以加快服務型政府和智慧政務建設為主抓手,鞏固提升既有優勢,全面補強短板弱項,建設競爭公平,政策穩定、透明、可預期,服務高效便捷,“親商、安商、富商”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人才是關鍵。國際競爭關鍵在于人才的競爭,要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有國際一流的人才隊伍。山東國際化人才的供需矛盾比較突出,必須創新有利于培養、引進和用好國際化人才的體制機制,強化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為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科學技術是世界性的、時代性的,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自主創新是開放環境下的創新,絕不能關起門來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山東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必須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應大力推進創新國際化,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構建高水平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擴大科技領域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國際創新資源,開辟多元化合作渠道,精準選擇合作領域,加強對全球優勢科技資源的利用,加快創新資源的全球化布局。...
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應以推進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為核心,復制、推廣山東及其他自貿試驗區經驗,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深化改革促進深度開放。...
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開創對外開放新格局,首先要推動思想大解放、觀念大變革,進一步增強開放意識。對外開放說到底是思想的開放,思想的大門不打開,改革、開放、創新就邁不開步,要堅決破除一切頑瘴痼疾,堅決沖破一切障礙藩籬,打破原有的路徑依賴。山東有資源,有人才,有產業基礎,有區域優勢,與廣東、江蘇等省相比之所以拉開了距離,關鍵在思想解放不到位,開放意識不夠強。過去山東經濟穩居全國前列,對外開放也居于重要地位,這些年出現位置后移現象,與思想解放力度不夠、開放意識不強有很大關系。因此,新時期山東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樹立開放發展新理念,從更宏闊的視野看待開放,更系統的視角推進開放,不斷增強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發揮山東區位優勢,通過構建內外聯通的交通基礎設施、創新中歐班列發展運營模式、進一步優化口岸通關服務等手段,構建橫貫東西、南北通達、高效快捷的綜合運輸網絡,使山東成為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深度參與全球經濟合作的重要門戶,成為東連日韓、西接歐非、南到東盟,北接俄羅斯的“一帶一路”國際大通道。...
服務國家自由貿易區戰略,堅持政策集成和試點先行,以投資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為著力點,高標準建設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中德(濟南)中小企業合作區、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等,進一步優化開放布局,推動山東深度融入國家開放大局和“一帶一路”建設,樹立全國對外開放新標桿。...
對接日韓、面向世界,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以與“一帶一路”沿線特別是日韓高端產業合作為重點,高標準建設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積極爭取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在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探索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新路徑、新模式。...
引導各類開發區體制上放活、環境上做優、產業上做強、模式上創新,推動開發區實行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營、信息化服務、平臺化支撐,促進開發區產業集群擴規模、創特色、提水平、增效益,建設改革的試驗田、開放的排頭兵、新舊動能轉換的示范區。同時,推進海關特殊監管區高質量發展,提高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運營水平,為山東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提供載體平臺。...
一方面,把利用外資作為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重要抓手,聚焦“一帶一路”沿線世界500強、隱形冠軍、中小企業,努力實現外資質量提高、穩定增長;另一方面,以走出去帶動引進來,推動對“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投資合作務實有序發展,拓展外部發展空間。...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探索外貿發展新路徑、新機制為重點,統籌推進“特色產業集群+國際自主品牌+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企業+境外營銷網絡”五位一體發展新模式,堅持貿易產業互動發展、貿易投資聯動發展、貨物服務貿易融合發展,努力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市場,推動全省外貿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由規模速度向質量效益轉變,由傳統優勢向競爭新優勢轉變。...
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山東在地理區位、產業體系、交通物流、海洋經濟、科技創新、營商環境等方面均擁有獨特優勢,山東也將充分發揮這些優勢,積極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找準對接點,架起連通線,織密合作網,以期更加深度地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齊魯優秀傳統文化是山東對外開放最深厚的軟實力。當今世界,文化已經成為一個國家、地區參與競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山東而言,要在對外開放中贏得主動、取得成功,就必須利用好齊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寶貴的財富。近年來,山東對外文化交流立足資源優勢,突出地方特色,著力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山東故事,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動,不斷提升中華文化、齊魯文化國際影響力。...
對外開放發展過程中,高質量、高水平的“走出去”和“引進來”,都需要有一流的營商環境。近年來,山東致力于優化投資環境,努力營造安商惠商親商氛圍,增強綜合環境競爭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近年來,隨著服務業擴大開放舉措的逐步落實,以及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的持續深化,山東服務貿易規模不斷擴大。為進一步做好以“制造+服務”提高出口質量效益,省委把服務貿易列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內容,省政府建立了聯席會議機制,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服務貿易的實施意見》,啟動了5個省級創新發展試點城市和19個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基地創建工作,促進了服務貿易快速發展。...
作為改革開放的先導區和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區,開發區已經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山東經濟開發區經過30余年的建設發展,始終保持了“發展速度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所占比重持續上升”的良好勢頭,成為發展最快、投資環境最優、產業層次最高、集約程度最強的經濟板塊,發揮了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目前,山東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5家,省級經濟開發區151家,基本形成了以國家級經濟園區為龍頭,省級經濟開發區為主體,布局合理,形式多元,各具特色的發展格局。...
2000年國家正式提出“走出去”戰略以來,山東積極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主動參與各種形式的國際經濟合作,有力推動了開放型經濟發展。尤其是近年來,山東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化國際經濟合作管理體制改革,創新對外投資管理服務和保障方式,扎實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全省境外投資規模持續擴大,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均取得良好進展,“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
改革開放以來,山東始終把吸引外資作為擴大開放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來抓,根據不同階段發展需求,及時轉變招商引資理念,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努力改善外商投資環境,招商引資成效顯著。...
改革開放以來,山東牢牢把握歷史機遇,不斷擴大與世界各國和地區的交流,對外貿易實現跨越發展。山東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從1980年的0.03億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2916.9億美元,近年來穩居全國第6位。從外貿依存度來看,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山東外貿依存度迅速提高并長期穩定在30%以上,2007年達到37.4%的歷史峰值,此后隨著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外貿依存度有所回落,但仍維持較高水平,2018年外貿依存度為25.2%。近年來,隨著新舊動能轉換、外貿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山東正從外貿大省向外貿強省不斷邁進。...
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及外貿增長方式轉變使參與山東省對外貿易的主體也隨之得到拓展,產生了新的出口參與主體和新的出口目標市場。...
“一帶一路”倡議不僅為山東省對外貿易提供了新的增長點,也為山東省加工貿易轉型和外貿增長方式轉變提供了重要支撐。...
“一帶一路”沿線覆蓋眾多國家,這些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對外開放度參差不齊,山東省與這些國家的貿易往來也存在顯著差別,例如山東省與東南亞各國的貿易額占據山東省與“一帶一路”國家貿易總額的40%左右,而山東省與中東歐國家的貿易額在山東省與“一帶一路”國家貿易總額中所占比重小于5%。不僅如此,山東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結構也存在顯著差別,例如山東省與俄羅斯之間貿易互補性較強,而山東省與印度之間貿易競爭性較強。對外貿易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之一,山東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貿易交往中的這些差別導致各國對山東省經濟增長的貢獻存在差異。...
采用2001-2015年山東省與“一帶一路”沿線56個國家的進出口貿易數據,運用HM指數測算山東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貿易依賴程度,運用貿易競爭性和互補性CI指數測算山東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關系,為山東省采取差別化戰略構建與“一帶一路”沿線諸國的貿易關系提供事實依據和對策參考。...
當前山東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貿易迅速擴張,成為山東省對外貿易的新增長點。山東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依賴度逐漸增強,出口“一帶一路”對山東省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日益擴大。...
當前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摩擦問題成為阻礙 “一帶一路”貿易暢通的重要因素。根據WTO統計,2000-2015年間,我國共遭遇國外反傾銷調查1033起,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我國發起350起,占我國遭遇國外反傾銷調查總量的34%。...
牙買加是加勒比地區的一個島國,也是一個體育強國。近年來,中國與牙買加響應“一帶一路”合作共贏的倡議,實現了跨太平洋的牽手,合作進展順利,符合兩國戰略發展需求,發展前景廣闊。目前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雙方的合作已經實現了一些早期收獲,這也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良好條件。...
拉美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延伸,是“一帶一路”建設重要參與者,阿根廷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2017年和2019年,阿根廷總統馬里克連續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加快了兩國在“一帶一路”中的合作步伐。...
智利位于南美洲,東與阿根廷相鄰,北與秘魯、玻利維亞接壤,西鄰太平洋,由于位于南美洲最南端,又與南極大陸隔海相望,被當地人稱為“天涯之國”。地理位置上智利是世界上距離中國最遙遠的國家之一,智利加入“一帶一路”倡議,是因為智利相信“‘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對21世紀全球經濟發展作出的極大貢獻”。智利和其他拉丁美洲國家,期望學習中國如何參與和融入經濟全球化,如何發展市場經濟。...
中巴交往100多年,建交2年多,建交以來雙方在各個領域合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績,巴拿馬也做出愿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向拉美自然延伸的重要承接地的決策,我國給予積極肯定。...
“一帶一路”為中拉合作提供更多機遇,中國與拉美交流合作提升了中拉經貿往來的互補性和融合性,為中拉經濟轉型注入了新動力,使中拉關系提質升級實現了新的突破,為拉美提供了更廣的戰略發展空間。...
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建設已取得一系列可喜成果。從中國方面來看,珠海依靠獨特地理位置,優勢依托于橫琴自貿試驗區,與澳門聯手積極打造葡萄牙語系、西班牙語系國家經貿合作平臺,目標是成為“一帶一路”與拉美連接的重要節點城市。2017年8月,珠海港與巴西維多利亞港直航航線正式開通,2017年11月,以“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為主題的中拉國際博覽會在珠海成功舉辦,2017年11月10日,珠海橫琴專門規劃建設的中拉經貿合作園也正式開園。...
“一帶一路”倡議是21世紀中國提出的一項偉大戰略和構想,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其中,F在,拉美已然成“一帶一路”倡議布局中的重要一環,同為發展中國家,中拉都有著促進經濟轉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國際地位,實現國家富強的發展目標,也同樣面臨著后金融危機時代的挑戰。中拉對接“一帶一路”倡議,是雙方在新經濟和國際形勢下做出的重要戰略合作,為雙方克服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的困境,向更深更廣層次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平臺,也必將成為雙方發展的“新動力、新亮點、新征程”。時至今日,“一帶一路”作為中國連接世界的新的經貿之路,是對古代絲綢之路和海上絲路的全面繼承和超越,拉美地區與中國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作為古“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環,也與“一帶一路”緊密相連。...
目前有600多家中國投資公司在贊比亞經營,領域涉及制造業、電信、礦業、農業、貿易和建筑業。2016年,中國對贊比亞的直接投資達到2.95億美元,為非洲之最。...
中國標準和發展理念開始浸潤非洲。受益于人口紅利和區位優勢,埃塞俄比亞成為中非產能合作的先行先試的示范國家。在那里,中國公司修筑了埃塞第一條環城高速公路(亞的斯—阿達瑪高速公路)、東非第一條現代化輕軌(亞的斯亞貝巴城市輕軌)、非洲第一條中國二級電氣化標準鐵路(亞吉鐵路),援建的非盟大廈成為亞的斯亞貝巴最顯眼的城市建筑。...
蘇丹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并享受到了發展的紅利。由中企承建的麥洛維大壩項目、羅賽雷斯大壩加高項目以及上阿特巴拉水利樞紐項目,為蘇丹改變缺電現狀發揮了關鍵作用。由中方投資興建的紐哈勒法皮棉加工廠正式投產,標志著蘇中農業合作進入了新階段。他相信,未來蘇中兩國將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繼續通力合作,以求真務實的態度為兩國人民謀福祉,實現共同發展、合作共贏。...
納米比亞共和國地處非洲南部,西瀕大西洋。國土面積824269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600公里,干旱少雨,屬亞熱帶、半沙漠性氣候。納米比亞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藏有鉆石、鈾、銅、銀等,其中,鉆石生產馳名世界。礦業、漁業、畜牧業為三大傳統支柱產業。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139.3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5505美元。旅游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左右。海灘、自然保護區等旅游景點集中在北部和南部地區。...
尼日利亞,全稱: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處于西非東南部,南瀕大西洋幾內亞灣。尼日利亞國土面積92.38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800公里。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包括天然氣、煤、礬土、鉭鐵礦、黃金、鐵礦石、石灰石、錫、鈮、石墨和鋅等30多種礦藏,是非洲第一大經濟體。尼日利亞總人口2.01億,占非洲總人口的16%,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國。...
幾內亞共和國,簡稱幾內亞,位于西非西岸,是聯合國公布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以農業、礦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糧食不能自給。幾內亞自然資源豐富,鋁、鐵礦儲藏大,其中鋁礦探明儲量居世界第一?筛600萬公頃,其中80%未開墾,農業發展條件得天獨厚,全國共有人口1270萬(2017年)。幾內亞于2019年4月22日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新成員。...
南非共和國,位于非洲大陸的最南端,其東、南、西三面被印度洋和大西洋環抱,陸地面積為1219090平方公里。其西南端的好望角航線,有“西方海上生命線”之稱。南非是世界五大礦產資源國之一,是非洲的第二大經濟體,國民生活水平較高,經濟相對穩定。南非的黃金、鉆石生產量均居世界首位,深井采礦等技術居于世界領先地位。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約3497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6167美元。旅游業是當前南非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
塞內加爾是第一個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西非國家,雙方于2018年7月21日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塞內加爾位于非洲西部凸出部位的最西端,是一個農業國,森林占土地總面積的31%?筛丶s占27%,花生是最重要的經濟和出口作物。塞內加爾有豐富的磷酸鹽和鐵礦儲量。...
峰會發表了《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聯合聲明》,向國際社會發出中非團結合作的時代強音。中非雙方決心深化中非友好,加強相互支持,著力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加強團結合作,支持聯合國及世界衛生組織發揮引領和協調作用,攜手戰勝疫情;加緊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更多向衛生健康、復工復產、改善民生領域傾斜;維護多邊主義,反對將疫情政治化,捍衛國際公平正義。...
中非合作論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非洲國家之間在南南合作范疇內的集體對話機制,成立于2000年,已成為南南合作的有效平臺。中非合作論壇的宗旨是平等互利、平等磋商、增進了解、擴大共識、加強友誼、促進合作。論壇的成員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54個非洲國家以及非洲聯盟委員會。中非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每3年舉行一屆。部長級會議召開前一年舉行一次高官會議,為部長級會議做準備。它所遵循的理念、運行方式以及給非洲國家帶來的影響都舉世矚目。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以來,中國始終在促進廣大非洲國家工業化和基礎設施發展、促進包容性增長和創造就業機會等方面提供助力。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宣布的“十大合作計劃”經貿舉措得到全面落實。...